第38章 chapter 38
和陆诚敲定这篇文可以写, 谢青就开始动笔了。
也许是因为题材陌生,又或许是个人经历令她痛苦, 开头时写得很不顺, 将近一个月过去, 才终於写了三万字。
陆诚看了之后倒很满意, 给出的评价是:「为评奖量身定做。」
「不用哄我开心。」谢青轻声而笑。
他摇头:「没有。」说着把手稿交给吴敏, 让她安排人去录入电子版, 又向谢青道:「宋墨攒了个局,这周六晚上, 一起去?」
谢青想想, 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过宋墨了, 跟邹小盈也只是微信上联系得比较多,大家都很忙。
这样聚一下也不错。
她便点头答应下来,问陆诚要聚餐的地址。
陆诚却说:「到时我来接你,顺路。」
.
周六下午四点半,陆诚准时来接上了谢青。而后车子也没有开太久, 停在了大望路的一处大楼楼下。
陆诚带着她坐直梯径直上到顶楼, 服务员引他们到包间门口, 他信手推开门但停住,请她先进去。
在类似这样的细节上, 他总是很注意,总是彬彬有礼。
已经到了的几位正闲聊, 看到谢青, 宋墨首先笑起来:「呀, 谢青,快坐。」
她抬眼一扫,才发现丁一帆也在。
也很正常。丁一帆曾经跟她表过白的事,她跟谁都没提。
不过陶然也在。
谢青朝宋墨笑笑:「宋哥。」然后凑到邹小盈身边去坐。
「哎哎哎,你干嘛?你起来。」宋墨状似嫌弃地把她招呼起来,转眼又换回了笑脸,「你跟陆诚,主座。」
谢青怔然:「干什么啊……」
「什么干什么,在座的都知道你是谁。」宋墨道。
谢青打了个哆嗦!
宋墨是知道她是玉篱的,现在他说在座的人都知道她是谁是指……
她不安地看向陆诚,陆诚感受到她的目光,停住脚。
与她视线一触,又猜到了她在想什么。
「『诚书文化的神秘人』啊。」他插着口袋,笑意闲闲。
谢青暗自腹诽自己做贼心虚,哑音笑着,被邹小盈推到了中间的位子上去。
陆诚坐到她一边,宋墨坐在另一边,从包里掏出IPAD推到她面前:「来,神秘人大大,你看看这个。」
谢青看过去,是个网页。
墨然阅读。
「自己建站了?」她问。
宋墨点头:「算是转型成功了。」
从陆诚一年多前给他投资开始,他就一步步搞起了原创。最初是和别人合作,慢慢的,作者资源积攒了起来,就自己搞起了平台。
平台其实三个月前就已经在试运营了,摸索着解决掉了一些问题,现在准备正式上线。
陆诚在旁解释道:「你的新文,我们想放在墨然上连载,你看怎么样?」
说完他又具体解释,说不会只是放在墨然这个新平台上,其他管道依旧会大力推广,但墨然的连载进度会比其他管道快三到五章。
除此之外,他还想把已经完结的《诉风月》在墨然进行电子版全本上架。
这是一种引流方式。
决定权在谢青。
谢青对此倒没意见,在她很艰难的那阵子,宋墨为她提供的帮助不少,她也希望宋墨的平台能好好做起来。
但正因此,她才有些冲疑:「我新文的题材……不太行吧。」
虽然可以拿去评奖,但不合读者口味就是不合,拿来引流她怕耽误事。
然而宋墨摇头:「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!」
陆诚挑眉:「你可真会说话。」
「我就这么个意思!」宋墨咂声,又真诚地跟谢青说,「谢青,我就想把你搁首页上镇着,你看行不行?」
谢青却看向陆诚:「你看呢?」
陆诚说:「你的文,你觉得行就行。」
她便又自顾自地沉吟了会儿,然后点头:「那行吧。」
这是宋墨请她吃饭的目的,在刚上了两道凉菜的时候就谈妥了,其实很好。
但宋墨愣了愣,看看陆诚又看看谢青,最后什么也没问。
等热菜上齐,气氛热闹起来。这顿饭不止是为请谢青「镇宅」,也是为庆祝正式开站。
所以丁一帆邹小盈他们才都在。宋墨带着全工作室一起转型,包括邹小盈在内的多位灵墨工作室代笔现在都改写原创了,丁一帆和陶然则与谢青差不多,新文要放到墨然上去连载。
气氛正好的时候,邹小盈跑过来给谢青倒了杯橙汁:「来来来,我不喝酒,就敬你杯果汁吧!」
「……」谢青好笑,「干什么啊?」
邹小盈道:「当着宋哥的面我也得说,我现在能自己写文,宋哥提供的帮助是很大,但主要还是多谢你!」
谢青当时给她提的建议虽然不多,但都是干货。
多少新作者都在追求所谓的「好文笔」,她一把将她拉了回来。
在那之后,邹小盈写文变得更注重情节,也花了很多工夫思索视角处理之类的问题。行文上力求干净干脆,描写大幅度减少,结果读者反倒夸她文笔进步。
可见她之前误入歧途。
想想也是,讲故事,最重要的当然是让故事动人呀!
道理很简单,但当时如果没有谢青给她点破,她真的想不明白。
谢青干脆地跟她对饮了果汁。不仅对饮了,而且还干了。
邹小盈刚坐回去,陶然又绕过来:「我也敬你一杯。」
谢青眉心微跳,提防地看向陶然,但陶然笑容温柔:「以前是我不对,以后咱都好好写文。」
她和谢青在灵墨工作室时就有所不和,在座众人都以为她指的是那会儿的陈年旧事。
只有谢青和陆诚知道她在说后来的事。
不过谢青想了想,陶然现在想把旧怨翻个篇,也不是不能理解。
在那件事之后,陶然一度销声匿迹,她路过大办公区时偶然听到编辑说「桃叶可真能写,十天十五万字,每天爆肝啊」,才知道她一直在疯狂写稿。
后来时间过去得久了,陆诚那边大概也松了口,把该给的无线推荐给了陶然,陶然也打了一场属於自己翻身仗。
前阵子年会,诚书文化公布了一组资料。
在旗下写无线风的作者里,陶然的订阅量排到前三。
也就是说,她的收入即便没法跟谢青比,但大几十万也是赚到了的。
人常是这样。自己过得糟糕的,往往更容易变得刻薄,更容易戾气横生。
自己过得好了,看别人也都顺眼了。
谢青便也微笑起来:「好啊,我们喝一杯。」
陶然松气,拿起果汁要给谢青倒,陆诚的手却在这时挡过来:「你们够了。」他嗤声而笑,「热菜刚上齐就灌果汁,你们是不是和宋墨串通好了不想让她吃?」
说着站起身,和自己和陶然一碰杯:「我来。你们以后都好好写文,祝才思泉涌。」
陶然短暂的一滞,想到在那件事里,陆诚是另一个「受害人」,就默不作声地喝了。
隔了几个座位的地方,丁一帆沉默地吃了一筷子菜。
吃完饭,宋墨又招呼大家去KTV,KTV离吃饭的地方不远,走过去就可以了。
他和陆诚勾肩搭背地走在前面,作者们知道他们或许还有事要谈,心照不宣地都隔开一段距离,三两结伴地边聊边走。
宋墨压低声音,问陆诚:「哎,你跟谢青……」
陆诚承认得很快:「我打算追她。」
「只是『打算』?」宋墨惊诧了一下,没有在一起?也没有挑明了正式追?
陆诚扫了他一眼:「怎么了?」
「没……」宋墨噎了噎,哑笑,「妈呀,还好我刚才没瞎起哄。」
「?」陆诚不解,「起什么哄?」
「我真以为你俩已经成了来着。」宋墨挠挠头,「我看谢青挺黏你的。」
「瞎说什么。」陆诚皱起眉头,「她都不知道。你别去她面前瞎说啊,别捣乱。」
「不会不会,我有数。」宋墨答应下来,想再八卦一下,但看着陆诚的神色,忍住了。
陆诚看起来不像在骗他,可他还是觉得不对劲。
他跟谢青也合作了很久,在他的印象里,谢青很独立,行事也干脆。
陆诚当初要签她,对她来说是一个多大的转折?可她为了对得起作品,还想把肆言那篇文写完。
宋墨当时就表示了不赞同,但她已经拿定了主意,来跟他说也只是礼貌地打个招呼,并不是跟他打商量。
可现在,在不影响其他管道的前提下把文多发一个地方而已,比起那件事,根本无关痛痒,她却要跟陆诚商量?
在宋墨看来,刚才那种下意识的询问是一种依赖性。
「依赖性」这种词属於谢青吗?反正他觉得她没这属性。
怕不是没挑明的两情相悦吧……
妈的。
宋墨心里酸了一下。
都是文学系出来的人,这种感情他们都在书里读到过。我国明清小说里,尤其有不少这样的故事。
带着点苦涩和忐忑的甜味读起来最让人心醉。
他怎么就碰不到这种好事?
.
几米之遥,丁一帆独自走在最后面。
他前面就是三个女孩子,最左边是陶然,中间是邹小盈,右边是谢青。
他跟三个人都认识,随便想点什么话题就可以跟她们聊起来。
但犹豫再三,他最终没有开口。
谢青的选择,也挺好的。
有才华的人寻找能让她走上神坛的人,是强强联手。
换做是他,他也会这么选。
.
《那年春光下》开始在墨然阅读上连载,更新第五章,先前连载过《诉风月》的几个公众号开始更新。
当初魏萍挑出来连载《诉风月》的大多公众号都是适合玄幻画风的,但谢青的读者基础在这里,开新坑会有一波老读者自然而然地进来看。除此之外,也又增加了几个做都市文和校园文的号一起连载,还找了两个主推严肃文学的公众号进行合作。
几天下来,情况也还可以。虽然纵向对比确实和《诉风月》差了很多,也有很多读者委婉留言说不对胃口,下本再追;但横向对比就应了宋墨的那句话: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《诉风月》的读者基础量太强大了,单是实体书销量都已近十万套,网路读者数量要以数倍计算。
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读者来追新文,也足以让《那年春光下》的成绩压过大多普通水准的网文。
是以在墨然阅读这个新平台上,它依旧顺利成了流量扛把子。
连载半个月后的某一日,谢青因为奖项申请表的事去找陆诚,推开办公室的门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。
蹙了下眉头,她辨别出是什么味道,看向陆诚:「喝酒了?」
「上班,喝什么酒。」陆诚抬头,无奈而笑,手一指墙边,「宋墨昨天来借酒消愁了。」
谢青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,看到一纸箱的啤酒易开罐。
不仅都喝完了,而且大多被暴躁地捏扁踩扁。
「怎么了?」她疑惑,边把填好的表格交给陆诚边问。
陆诚叹息:「墨然阅读的事,他心急。」
谢青想想:「情况不太好?」
陆诚点头:「是,不过他其实有心理准备。」
现在业内的格局很稳定,男频女频各有几大网站划分山头,各个风格基本都已有大站在做,新网站要起来,很难了。
至少在过去五年内,陆诚想不到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做大了的新站。诚然很多后起之秀都在运作,而且有些过得也还算滋润,但论流量和知名度,一时之间都难以和老牌大站匹敌。
这些,陆诚和宋墨都很清楚,所以陆诚一直没有自己尝试过做平台。
宋墨要踏足这一块时跟他这个大股东打过商量,他的观点也是不做最好。要搞从代笔转型做原创有很多途径,诚书文化的综合性运营方式比搞一个网文平台的风险要小得多,起步时还反倒不需要像搞平台那样烧钱。
可宋墨很坚定,他觉得这个圈子里大多平台都太过逐利,这样发展下去不健康。
陆诚没有坚持拦他,但提醒过他无数次,非要做平台就要做好遇冷甚至夭折的准备。
宋墨对此本身也很有数。
可等到平台真的开起来,事情没起色,心态还是很容易崩。
谢青很有些诧异:「编辑说我在墨然的资料也不错?」
因为连载进度比其他管道快五章,她基本章章点击都超过两万,这说明单是在墨然看她新文的人就超过两万啊。
陆诚摇头:「那是本身就在追你文的人,为了多看几章从公众号转到了网站上,但从其他资料来看,他们看完你的文,没去看其他文。」
他们想拿她导流的初衷就是为了带动网站里的其他文,读者跑过来还只盯着她一个人的文看不叫导流。
然而事实证明,现在开一个新站,真不是大神振臂一呼就可以带来流量的。来看她的文的读者,超过90%连扫一眼别的文都懒得扫,转换率低到连陆诚都没想到。
谢青哑了会儿,问:「有我能帮忙的地方么?」
陆诚摇摇头:「跟你没关系。」说着已将她交来的表格看完,告诉她,「剧情梗概我让编辑帮你改一下侧重点,别的都挺好。」
谢青:「侧重点?」
「评奖有些门道。」陆诚衔笑,「有的奖偏重作品成绩,有的奖偏重创新性。涉及官方部门的大多比较主流,要突出正能量、要积极向上。」
谢青这篇梗概对剧情的概括很全面,但整体画风比较灰暗,他要让编辑调整一下,挖掘主角身上的闪光点,突出主角不屈不挠心态正面。
这场交谈到此就结束了,墨然阅读的事谢青也没有再多想。